選單

敢「觸」自然 | 策劃 - 設計理念

導賞團參加者在米埔池塘中寬闊的木平台藉地而坐。

BVI的觀察:

普遍大自然活動的通達性不高、社會對視障群體的認識不深

  1. 大自然的多變性是視障群體未能完全享受大自然環境的因素之一
  2. 社會上對視障群體的認知缺乏,亦缺少允許互相交流、了解的同溫層/ 機會
  3. 視障群體的職業選擇有限

BVI的信念

視障朋友具備無限的可能,只要加以輔助,他們都可以發揮所長,在社會上擔任不同角色,以自己所能貢獻社會

項目設計模式:

多感官設計模式 — 大自然多感官體驗:更深入全面的大自然體驗

  • 使用觸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聽覺感受大自然中不同質感、溫度、聲音、氣味
  • 在導賞員講解或義工協作上加入口述影像的元素 
  • 使用適量的觸感圖(按此了解更多觸感圖的設計)
  • 盡量以不同感官去補足一些需要視覺觀察的部分,令參加者更具體地體驗大自然的一事一物

合作伙伴: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

  • 致力向公眾推廣環境保育的訊息
  • 具豐的生態知識資源、及舉行公眾導賞的經驗

敢觸自然項目與WWF-HK教育部緊密合作,共同為視障群體帶來不一樣的大自然體驗

項目活動設計的基本方向

  1. 貼地且有趣的大自然體驗
  2. 在確保安全及尊重參加者自主性兩者中取得平衡
  3. 生態導賞訓練:以上兩大方向,着重於提供適切輔助和調整,支持學員發展、發揮才能

 1.「貼地」且有趣的大自然體驗

圓形圖片,小白鷺觸感圖的特寫,相中右邊有一對手正在摸讀觸感圖
圓形圖片,特寫分別有兩雙手,伸向樹幹,觸摸樹幹上的紋理和共生植物。
  • 運用大自然中已有、安全的多感官資源作為活動的媒介
    • 樹葉
    • 種子
    • 植物的氣味
    • 不同動物的叫聲等等
  • 保留有意義、有趣的視覺資訊,以口述影像、道具或觸感圖使參加者明白事物或概念

2. 在確保安全及尊重參加者自主性兩者中嘗試取得平衡

圓形圖片,在海邊,有兩個背向鏡頭的團導賞參加者,其中視障參加者蹲下觸摸膝下的貝殼和石頭,她的同行者則在旁俯下身幫忙拍照。
圓形圖片,在觀鳥屋窗邊的一位參加者一手提着望遠鏡、一手開着電話中的相機,嘗試以相機的鏡頭對焦望遠鏡中的影像。
提供讓參加者覺得安全的體驗

大自然的多變性可能是安全的隱憂又或者是驚嚇

  • 例如: 突然飄下的落葉,視乎個人差異,這個驚喜未必人人喜歡,可能會出現以為是昆蟲來襲的誤會,引來恐慌。
➡️ 盡量釋除大自然帶來的障礙,讓參加者放心體驗
  • 根據參加者的需要安排義工:與參加者同行,需要時成為他們的「眼睛」
    • 負責帶路、提供即時口述影像
  • 讓參加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迎接旅程
    • 觸感地圖、事前簡介中與參加者更詳細地預告行程、多感官內容等等
    • 導賞員會在有風險的路段作詳細的預告,讓參加者多加注意,另一方面令他們放心探索
相信、尊重參加者的不同能力和自主
➡️ 義工的角色更偏向「同行者」而非保護者
  • 鼓勵義工以同行者身份參與,一同體驗,平等分享
  • 在必要時作出相應保護、或者引領參加者
  • 輔助視障朋友得到全面、安全的體驗

➡️ 鼓勵、支持視障朋友主動以不同感官探索

➡️ 視障朋友可以根據喜好選擇體驗/ 探索的深度

3. 生態導賞訓練延續兩大方向,更着重於提供適切輔助、調整

圓形圖片,一羣視障學員站在紅樹林前,其中有一位背着紅樹林,其餘的學員側面向着她。背着紅樹林的學員正在練習講解。
視障學員坐在元洲主樓內的課室,聆聽導師分享

生態導賞員的工作性質具較高的挑戰性:

  • 具領導性質
  • 知識上有嚴格要求
  • 需熟悉工作的環境
  • 需具較高的獨立處事能力

視障朋友只要透過訓練,配合適切支援,就有能力成為合資格的視障導賞員。

BVI與WWF亦緊密合作,改變培訓模式,並試驗和實行工作安排調整:

➡️ 生態導賞培訓安排:
  • 適當地調整考核要求和方式
  • 提供相應的學習支援
➡️ 工作安排:二人模式帶團
  • 一位視障導賞員+一位健視導賞員

Top